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
集团新闻
分享

全国政协委员​苏华:以职业教育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2025-03-11 浏览:58
字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要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认为,职业教育要根据城乡人口流动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教育服务供给能力,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有力支撑。

一方面,要在农村更大范围、更大力度推广职业教育,激发农村发展人才活力。“职业院校要强化服务‘三农’意识,深入挖掘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苏华委员提到,要扩大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通过订单、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为农村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带头人和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要打破围墙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开门办学,送教下乡,使新型职业农民、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返乡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等不离乡、不离土就近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苏华委员建议,各职业院校可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联合农技推广部门、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等各方资源,建立以技术技能为纽带的校企合作共同体、联合体,“以教助产”“送技入企”,为壮大富民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献技、献策。

另一方面,要在城市为进城农民提供更加充足的受教育机会。2024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9973万人,苏华委员表示,农民工的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距至关重要。他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农业转移劳动力提供与市场高度匹配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让他们不仅能进城,还要留得住、生活好。”

“近年来,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但是,农民工群体面临时间碎片化、支付能力弱、学习持续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受教育质量。”苏华委员建议,一是构建灵活多元的教育供给体系,打造网络平台,在农民工集中的产业园区、建筑工地设立流动课堂,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将职业技能培训送到农民工身边;二是职业院校联合企业开发“工学交替”弹性学制项目,完善“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农民工碎片化学习成果积累认证;三是完善社会支持保障制度。例如,开展“技能发展示范企业”评选,对示范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又如,出台农民工技能提升激励政策,推行教育消费券直接补贴、企业“技能等级与基础工资系数挂钩认证”制度。


Copyright©2023德阳外国语学校|备案号:蜀ICP备14026892号-2|技术支持:天健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