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初中语文“1+x”课堂教学联片教研活动观课议课系列之三
2017年11月23日至24日,初中语文组一行14人参加了在罗江中学举行的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德绵成乐宜眉六市初中语文“1+x”课堂教学联片教研活动。老师们认真听课,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习结束后,语文组结合部编教材培训,结合我校正在推行的深化课堂改革,还做了评课议课与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尝试的教研活动,现将部分交流材料分享如下。
唐诗中的乡愁
——“1+X”课堂教学学习有感
赵旭云
2017年11月23日,四川省初中语文“1+X”课堂教学联片教研活动在罗江中学举行,我们语文组一行在罗江中学听课一天,在这一天的听课学习中,收获颇丰,现分享如下。
一、何为“1+X”课堂教学
所谓“1+X”的教学,即讲一篇课文,为使学生实现某一阅读能力点的迁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组织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指导学生运用教读课上学到的方法自读的教学过程。
《语文同步阅读1+X读本》,对“1”所能涵盖的“内容”进行了拓展——“1”除了是单元中的某篇课文外,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的主旨、一个知能点、一次口语交际、一次写作训练等。
关于X的来源
来源一:部编教材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中推荐的阅读篇目。
来源二:X可以是一本书,部编教材中结合课文教学推荐了相关的名著。
来源三:X 可以是授课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推荐的阅读篇目(教师的自主推荐)
来源四: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推荐相应篇目
来源五:《多文本同步进阶阅读读本》《语文同步阅读1+X读本》
下面就以其中的一堂课《唐诗中的乡愁》为例,说说“1+X”的教学的学习心得。
二、《唐诗中的乡愁》教学流程
1、举一反三:
师生合作读诗品诗三首。《春夜洛城闻笛》《调笑令 边草》《夜上受降城闻笛》
第一首,吟诵渐入佳境。《春夜洛城闻笛》(何词见乡愁,何意(意象)最乡愁?)
第二首,利用第一首中学到的方法,学生合读。
第三首,学生自读。
2、课外拓展:第四五首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渡汉江》学生自选角度自由地讲一讲。
3、由内到外:积累乡愁诗的名句。
4、练笔作业:采用这节课学习到的描写:“乡愁”的方法,以乡愁为话题写一段 话,谈自己怕理解和感受。
三、“1+X”教学《唐诗中的乡愁》的启示
(一)运用“1+X”教学,授课者整个课堂有一个清晰的主线,即以“乡愁”为“1”,也可以把课内诗《夜上受降城闻笛》作为“1+X”中的“1”来看待,另外几首诗作为“X”来看待。师生所有的精力都围绕“乡愁”这条主线来展开活动,使课堂目标明确,思路清楚,活动步骤环环相扣,便于操作。
(二)运用“1+X”教学,学生在课堂中,有学有练。教学流程中的“何词见乡愁,何意(意象)最乡愁?”进行了学法指导,给了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即通过找关键词和找意象的方法进行诗歌鉴赏,这是“1”的体现。然后让学生在课外同类型的四首诗歌中反复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诗歌鉴赏,这是“X”的体现,这样学练结合,学生的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在课堂上就得到了有效的练习和提高。
(三)运用“1+X”教学,课内外拓展衔接自然。我们学校的“四有课堂”教学理念讲究有拓展,“1+X”的教学理念为“有拓展”的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原则,那就是拓展课文的同类性。拓展时把怎样的文章如何放在一起是个关键。有拓展与“1+X”结合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平时老师的拓展,有时随意性很大,导致课内学到的知识不能在拓展中得到有效的强化与加深,因为我们平时的诗歌教学,以课文的自然编排为序,一首诗一首诗地教学,好处是能深入地分析每一首诗的每一个细节之处,缺点是几首诗之间的关联性不大,没法进行对比教学和拓展。而“1+X”教学理念就能克服这个缺点,把几首有共同特点的诗歌放在一起教学,用课外的“X”来反复练习、强化在“1”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这样的拓展目标明确,训练到位,效果比较明显。
温儒敏先生说:“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唐诗中的乡愁》这堂课可以说是很好地落实了温儒敏先生的教学理念,给我们教学古诗文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青春之歌:执着与梦想
——1+X九上四单元教学设计
钟利
一、教学文本
《每个人都有可以实现的梦想》 /[意]维吉尼亚·萨提尔、《我的信念》 /[法]玛丽·居里
《我的文学梦》/莫言、《为梦想执着》 /[美]阿诺德·施瓦辛格、《理想必然是一种精神目标》 /周国平
二、议题分析
“青春之歌——执着与梦想”是本单元的议题,这个议题指向的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基于学科层面,利用此议题让学生通过具体文本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籍各行人物的励志故事,引导学生透过成功光环看到人物为实现梦想而执着奋斗的历程,从而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
本议题下五篇文章涉及到人物有普通人、科学家、文学家、影视巨星、政界名人、哲学家,文章语言风格上有较大差异,五篇文章主题上都与“梦想”有关,具体内容上又各有侧重,在引导学生励志的同时,可以利用文体材料引导学生带着思辨的眼光来阅读材料。
文本解读及使用
《每个人都有可以实现的梦想》以记叙为主的文章,讲述作者用三个月时间帮助一批依靠福利救助生活的人自力更生的故事,意在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可以实现的梦想。《我的信念》以质朴的语言对自己的为科学研究所有的热情与坚忍不拔的精神进行了回顾,并对自己的为人性格也作了回顾,让我们感受到一个醉心科学、淡泊名利的居里夫人形象。《我的文学梦》中莫言对自己产生作家梦的由来作了交待,并写出自己为了这个梦想,从少年到青年一直坚持创作,从不懈怠的故事。《为梦想执着》一文中阿诺德·施瓦辛格很自豪地宣称自己是梦想专家,并以两个具体的事例讲述了正是因为有梦想,有坚持,才让他那些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切实际、太过疯狂的梦想得以实现。《理想必然是一种精神目标》一文以议论化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理想的思考与认识,让读者更理性地站在哲学层面来看待理想,希望人们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有更纯粹的理想。
本议题适宜1+X的形式组织文本进行教学。以《理想必然是一种精神目标》一文带动其他四篇文章的学习。文本呈现两步走,第一步,使用《理想必然是一种精神目标》,梳理出文有关理想观点性的文句。思考,自己是否同意这些观点。第二步,利用《每个人都有可以实现的梦想》《我的信念》《我的文学梦》《为梦想执着》四篇文章,从文章中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文句,或是从文章中寻找,能支撑周国平的文句,通过辨识与提取,评价与反思的学习活动,形成自己对理想的认识。
四、设计思路
这个议题用话题式引出,由诗句联说的形式,引出文人对理想形象表达的现象,再引了理性看待梦想的文章《理想必然是一种精神目标》,梳理出作者对理想的观点句,然后对照思考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这些观点,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阅读《每个人都有可以实现的梦想》《我的信念》《我的文学梦》《为梦想执着》,能否以这四篇文章为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或周国平的观点。最后,形成自己对理想的再认识,完成一个以“理想”为话题的写作任务,结束本次议题的学习。
(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能按要求提取文中人物信息。2. 能区别梦想和理想。3. 对理想能从感性层面和理性层面去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提取周国平关于理想的观点进行分析辨识;
2.难点:能用生活中的事例和四篇文章的事例来支撑自己关于理想的观点。
(三)能力训练重点:辨识与提取,评价与反思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前置学习
1、通读议题下的五篇文章,感知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人物 |
梦想 |
体现人物执着的文句或事例 |
结果 |
玛丽·居里 |
|
文句一: |
|
文句二: |
|||
文句三: |
|||
文句四: |
|||
莫言 |
|
事例一:11岁 |
|
事例二:18岁 |
|||
事例三:23岁 |
|||
阿诺德·施瓦辛格 |
健美运动 |
事例一: |
|
事例二: |
2、勾画《理想必然是一种精神目标》中的观点句。
(二)课堂教学
1.诗文开课,引出理想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理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的理想,“面朝大海,春暧花开”是海子的理想……然而这些理想太诗意了,我们来看哲人怎样看待理想的。请阅读《理想必然是一种精神目标》找出体现作者观点的文句。
2.一读单篇,认识理想
(1)教学任务:默读《理想必然是一种精神目标》,勾画出体现作者观点的文句。
学生活动,梳理交流。
教学小结,投影展示文中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投影:1、人生的理想是通过指导人生来实现的。2、理想就是精神上的追求。3、一个人一心想着发财,这不算理想。4、 人的高低可以从对财富态度方面分出高下。5、不能快乐工作的人是可怜的。6、拥有快乐工作能力的人,是有发展机会的。 ……
(2)教学任务:选一个作者的观点,说说你是否同意此3观点,并陈述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因需点拔。
3.联读多文,认识理想与执着
教学任务:这个议题叫做“梦想与执着”,现在我们来看看其他几篇幅文章,看能否就梦想是如何成为理想的,理想如何实现方面给我们带不启示。检查前置学习的学习任务。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
人物 |
梦想 |
体现人物执着的文句或事例 |
结果 |
玛丽 ·居里 |
致力于科学研究 |
文句一: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
两次获诺贝尔奖 |
文句二: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
|||
文句三:在那后来献身科学的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艰辛地坐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
|||
文句四: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
|||
莫言 |
作家 |
事例一:11岁,一个“右派”帮“我”编织作家梦 |
获诺贝尔文学奖 |
事例二:18岁,写小说处女作《胶莱河畔》,未果 |
|||
事例三:23岁,写《妈妈的故事》《离婚》,退稿 |
|||
阿诺德·施瓦辛格 |
举重健美运动 |
事例一:第一次真正训练,第二天痛苦不止。 |
世界健美冠军、电影明星、州长 |
事例二:第一次加世界美锦标赛,输了,重整旗鼓 |
4.比读辩论,再识理想
周国平用理性的语句向读者表达了自已对理想的思考,其他几篇文章以自己或他人的事例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看法。现在,请你以后几篇文章为依据,再次对周国平的观点进行点赞或是进行否定。
学生自由辩论。此环节要注意激发起学生表达的欲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理想的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适时引导,此环节是预设中的亮点。
5.读写结合,表达理想
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要求有明确的文体特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或独立思考。题目《我的理想》《也说“理想”》
课堂总结: 青春年少的我们,应确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执着奋斗,多一份坚持,就多一份成功的可能,多一份付出,就多一份回报的可能。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谁知道它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想这个单元青春之歌——执着与梦想,带给我们更多的不是艳羡他人的成功,而应是重视自我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0838-2551128 / 2551997/15181058620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河东路261号
deyangFL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