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
课程实践
分享

德阳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组外出教研活动系列之一

2017-12-14 浏览:990
字号:

四川省初中语文“1+x”课堂教学联片教研活动观课议课系列之一 

     2017年1123日至24日,初中语文组一行14人参加了在罗江中学举行的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德绵成乐宜眉六市初中语文“1+x”课堂教学联片教研活动。老师们认真听课,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习结束后,语文组结合部编教材培训,结合我校正在推行的深化课堂改革,还做了评课议课教研活动,现将部分交流材料分享如下。

              一次感受父爱的旅行

                                         —— 评《爱的不同表达》

                                马蔚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摔跤吧,爸爸》图片,并请学生说说观影后对影片中父爱的感受。

二、教学过程

(1)   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出示群文阅读所需四篇文章《背影》《父亲的画面》《指尖上的父爱》《打》

要求:快速浏览文章,感知课文内容,并根据示例,感悟文中父亲的爱是怎样的爱。

(2)   爱的场景,细节描写

要求:厚重的爱中有很多动人的场景,比如《背影》中父子奔丧、嘱咐茶房、望父买橘、父子分别。小组合作探究,用精炼的语文概括另外三篇的动人场景,找出场景中的细节描写,说出打动自己的原因,通过字词句体会父爱,并在文中穿插朗读训练。

(3)   作者情感,书写父爱

要求:仍以《背影》为例子,快速找出其他三篇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说说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师结合相关语句穿插朗读训练。

三、总结

(1)   回忆性散文中爱的不同表达

内容上:同样的爱——不同的表达方式

写法上:多场景的描写;传神的细节刻画;多种抒情方式的运用。

(2)   老师推荐阅读

《妞妞——一个父亲的杂记》 

《父爱的力量:用心读出孩子的未来》

《父亲:一次发现父爱的旅行》

教学亮点

一、过渡自然

上课教师在课堂设计环节上,合理有效的运用过渡语,使整堂课上下贯通、结构紧密、浑然一体。例如:老师在导入中出示图片,从让学生感受影片中严厉的父爱,自然地过渡到几篇文章中父爱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学流程一开始就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渗透。在第二部分,让学生从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品读文章,感受更多细节,并引出作者的情感,顺势学习各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运用。

二、重点难点突出

每一篇文章都有许多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容量导致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选点教学,重点教学,这几篇散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爱的场景的细节描写,老师先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成果交流,疑难解答,最后展示,三个环节的反复训练,就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如何在细节描写中炼字炼句,如何把各种表达方式更好的融入描写中。

教学启示

    本堂课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典型范例,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形式,和传统的教授单篇文章教学有一定区别。它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的探索性教学模式,也就是“1+X”教学。这种形式更深入文本,关注文章内部结构以及核心内容,在文章之间形成结构化的互文关系,学生在探索群文时,学生的发现能力与阅读能力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大量的运用群文阅读模式教学,不紧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和提升,而且在提升学生阅读量、更好的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等方面会起重要作用。

                  

情有所寄,理有所托

——评《无限“风光”在物中》

 

伴着冬日的暖阳,走进罗江中学。我有幸参加了四川省初中语文“1+x”课堂教学连片教研活动。这次的活动主题是“1+x”课程整合与教学探索。活动内容是初中语文“1+x”阅读展示课及评课,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经验交流,群文阅读教学经验交流,课程整合专题讲座。

通过这次学习,明晰了群文阅读的情景(目标)-----解决“为什么读”的问题。群文阅读文本的选择和使用----解决“用什么读”。群文阅读的特定行为----解决“怎么读”的问题,比,对,读,议。群文阅读的四种关键能力----解决“读得怎么样”的问题。群文文本的组合原则:紧扣议题,求同存异。

就《无限“风光”在物中》这堂课有一些感悟。

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是:初读文本,寻找主旨。

教师写作漫谈,齐读教师的三个立意。1、礼赞倔强生命,启示人们执着坚忍,拼搏向上。2、处繁华中守住真淳,于纷芜中静养心性。3、适当的放弃,才会获得更加丰富的给予和回报。学生跳读三篇文章《白杨礼赞》《故乡的榕树》《草莓》,勾画主旨句。教师分析三篇文章写作意图不同,赞美北方农民,思乡之情和对生命的思考。但是三文有一个共同特点,把情寄托于物,这种写法应该怎么写?

第二部分是:深入探究,挖掘金点子。

物的特征千千万万,写物方法千千万万。请学生找一找文本抓住生命的什么特点来写?《白杨礼赞》既然为了赞美北方农民,那为什么要寄托在白杨树上?物与意有联系,即相关,这是联想。《故乡的榕树》细细读来,此文写了眼前的榕树,故乡的榕树,还有故乡的人,景,事,最后抒发思乡之情。《草莓》文中的草莓与六月,九月有关,找出描写六月九月特征的地方。找出三篇文章过渡的句子。总结融入自我精选物,明晰逻辑巧联想,描绘特征妙过渡,寓意于物选材高,无限风光在物中。

第三部分是:含英咀华,领悟精妙味。

寄意于物有什么好处?具体形象,可感性强。丰富文章,饶有韵味。避免说教,深刻含蓄。

第四部分是:牛刀小试,展我真风采。

再回顾教师的三个立意:1:礼赞倔强生命,启示人们执着坚忍,拼搏向上。2:处繁华中守住真淳,于纷芜中静养心性。3:适当的放弃,才会获得更加丰富的给予和回报。思考如何作文。教师口头创作:我家有棵柚子树......学生齐读三个立意。

教师小结,推荐阅读,结束教学。推荐阅读张抗抗《牡丹的拒绝》张爱玲《花落声音》许冬林《养一缸荷,养一缸枣》

教学亮点

这堂课教学的亮点就是体现群文文本的组合原则:紧扣议题,求同存异。三篇文章的选择很有针对性,突出主题《无限“风光”在物中》。教师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凝练概括,从写作漫谈;物与意有联系,即相关,运用联想;寄意于物的好处;教师口头创作示范如何作文。环环提炼要点,学生掌握起来更容易。

教学启示

通过这堂课更加了解了什么是群文阅读。怎样选择具有相同点的文章进行教学连片教学。让我想到上周在教《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梳理文章,谈感受时。有个同学把《范进中举》课文中胡屠户,张乡绅,众邻居在金钱面前的态度和《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对待金钱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抓住人物形象。这就是以“对比”为抓手,学生自主组文的群文阅读模式。同学还把范进这个小人物的命运和《故乡中》中年闰土和杨二嫂联系起来。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氛围造就了不同的人物命运。从小人物的命运反观社会背景。这些都是选点进行群文阅读。我想我们可以把群文阅读融入平时教学,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教学优化设计

开课时教师直接给出三个写作的立意。这个环节可以在进行群文阅读时,一环一环生成。这样学生易于把握,知识生成有代入感。在第二部分:深入探究,挖掘金点子时,单篇文章教学内容讲解过多,偏离了群文阅读教学的中心。没有更好地解决“怎么读”的问题。比,对,读,议中的对,读,议都还有待斟酌。当然语文教师的语言是课堂之本。语言简练,张弛有度,通过恰当的语言彰显出语言课堂的美感。还有语文教学除了教学环节优化,还有要到雅。“雅”这一点上,还有些欠缺,比如用“猪”举例。实是不雅。

这次学习颇有收获,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读本,不断形成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以群文阅读打破教科书原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解决当前学生阅读面狭窄是问题。用这群文阅读的方式使学生感受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陶冶其性情,洗涤其心灵,发展其理性,生长其智慧,激扬其生命。

 

一言一语总关情

----评《品悟人物描写方法》

干青青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宜宾市宜宾县观音镇中王英老师的一堂阅读公开课《品悟人物描写方法》,在这次活动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流程

1、温故知法。王老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判断人物描写方法。?我拼命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秋天的怀念》(动作描写)?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语言描写)?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秋天的怀念》(神态描写) = 4 \* GB3 \* MERGEFORMAT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散步》(心理描写),学生小结。再齐读本课学习目标:品悟人物描写方法和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写作。

2、咀文探法。王老师出示阅读篇目《叶公好龙》《三打白骨精》《后母的三巴掌》)。(一)初读:浏览文本,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格式要求:主要的人(加)主要的事(加)结果。王老师于此主要强调语言形式。三个故事有理有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二)细读:跳读选文,勾画人物描写的句子(每种勾画各一句),并做好批注。方法:圈点勾画法,旁批斜注法。格式要求:选文( )第()段第语句()运用了( )描写方法,写出了( ),表达了( )。当场进行知识梳理,方法小结。

3、悟法用法。用本文所学的一种或多种描写方法写片段。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分享作文,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品悟人物描写方法。推荐书目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和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教学亮点

尊重需求,平等对话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阅读文本是个性化的内化过程,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前理解,亲自去探索发现品悟。三个故事,自由阅读,走进文本,概括内容,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大语文观念。教学流程思路清晰,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特别是学生在细读环节的时候进一步体会理解人物描写方法与作用,总结人物描写技巧,进一步激发学生“我要写”的欲望。王老师努力打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这给我们的阅读教学一个很大的启示。

教学优化

在判断人物描写方法上,如果能有更多的例子是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描写方法,四个句子,“打”“曰”“脸”“想”四个字很明显就能判断出相应的人物描写方法。然后试图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书中哪些人物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是怎么描写的。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教学启示

王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开阔的思维方式,不失时机的让学生的语言得到内化运用,真正落实了扎实的课堂教学,课堂如行云流水,疏密有致,情深意浓。王老师让学生敞开心扉,宣泄情感,激发了他们飞扬智慧的语言。学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体验中也得到了感染和丰富。一言一语总关情,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Copyright©2023德阳外国语学校|备案号:蜀ICP备14026892号-2|技术支持:天健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