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日—9日,我校师生一行32人到新加坡开展了愉快的游学体验活动。短暂的7天时间,我感受到了新加坡独特的人文风情,也见证了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7天的游学体验对孩子们来说,能收获些什么?此次游学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孩子们能有什么感悟?作为老师,我们能给孩子们怎样的引导?作为带队团长,我能为我的团队做些什么?我一路体验,一路观察,一路记录,一路思考,一路感悟,一路感动……
骄傲:我是绿色团队的一员
出发了!在成都双流机场,巧遇我省某市二小的孩子们也去新加坡游学。两个学校的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候机厅内,一边是疯跑、吵闹,很不守纪律的一群“野孩子”,一边是身穿绿色营服,安静有序,文明有礼的一队德外“乖学生”。我们学校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良好的习惯和礼仪让对方的领队和导游都不得不叹服。对方导游好奇地问:你们是来自于哪个学校的?林丽佳同学礼貌的作答,自豪地说:我们来自德阳外国语小学!对方导游询问我们的行程,林丽佳同学详细地做了介绍,还把学校印发的游学活动手册展示给她看,对方导游一边翻看手册一边仔细聆听介绍,不时点点头,偶尔还称赞一两句,你们学校的活动安排得真细致。随后这位导游走到我的面前小声地对我说,“老师,你的学生教得非常好,你看他们多守秩序,多有礼貌,习惯多好哇!你再看看我们那群学生,到处疯跑,老师们都不管,也管不住,真难带,你们这个团队的学生好听话,好让老师省心哦。”一旁的李嘉怡同学兴奋地说,“龙Sir,我觉得他们好丢脸哦,简直丢尽了我们中国人的脸,我都替他们感到脸红,他们太吵了,太没素质了。不过我也有点小骄傲,我很高兴,我们德外的学生身穿统一的绿色营服,我们这个团队文明有礼,我为我是绿色团队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听着学生的感慨,我陷入了沉思,我们的“体验教育”在有了对比之后就彰显了它的价值。的确,我校平时坚持不懈地抓“诚信、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润物无声”中成就了孩子们良好的素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体验教育”成就了孩子们良好的品行。
在返程的途中,我们也有同样的感触。在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安检大厅内,我们又巧遇我省某师大附小的孩子,他们也一个劲地吵闹、无礼,而我们的绿色团队却仍就安静有序。要过安检了,我们的孩子看着老师们熟悉的手势,很有秩序地按照三个体验小组既定的位置整齐的排成三列纵队。师大附小的孩子却一个劲地往前挤,毫无秩序,显得无组织无纪律,突然一个小孩高喊:糟了!我的机票和护照不见了!天啦!可不能开这个玩笑。于是这个孩子和他的带队老师一阵手忙脚乱……再看我们的孩子----排着整齐的队伍,老师依次发放护照和机票,孩子们那个得意啊!那个悠闲自在啊!即发即收护照及机票,我们有效地做到了安全管理、有序管理。在机舱内,空姐问张娅老师,“那群吵闹的孩子不会是你们一起的吧?你看他们把座位的头套弄得好乱,座位下面好脏!”没等张娅老师回答,旁边的赖星月抢着说,“他们不是我们一个学校的,我们是德阳外国语小学的,我们的同学都穿着统一的绿色营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此刻,我很欣慰,我由衷地感叹:体验教育成就了孩子们良好的习惯!
体验:处处留心皆学问
“龙Sir, 登机口的那个英文单词Boarding是什么意思啊?”,徐思琪好奇地问。 “哦,那就是正在登机的意思, board 本意是木板、甲板的意思,也指上(船、车或飞机)board+ing就表示正在登飞机啊,这是现在进行时的表达!”“哦,龙Sir, 我明白了,我们现在正在登机,我们可以说We are boarding now? Is that right? ” “对啊!徐思琪同学真聪明,留心观察,细心记录,还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学们都要像徐思琪同学学习哦!” 于是越来越多的同学向我提问,真可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啊!此时,我突然想起了李校长的一句话:“最好的课堂并不一定是在教室!”真是意味深长啊!
有不少孩子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异国他乡,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但孩子们时刻牢记自己此次出行的目的,在飞机上有的用英文小声地练习自我介绍,有的认真阅读游学手册,有的向导游询问新加坡的人文知识。回想起刚才登机的那一幕,我灵机一动,抓住教育契机给孩子们来了一个体验知识竞赛:
现在我们已经顺利乘上前往新加坡的飞机了,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从进机场到登上飞机我们先后经历了那几个手续?同学们思考了一下纷纷举手……
刘星铭同学抢答到,“换登机牌----托运行李----安检---过海关----登机。”“对呀,乘坐飞机要经历这么多的手续,所以说我们一般都要提前一两个小时到机场啊。”“如果你一个人出行,你知道怎样乘坐飞机了吗?你们敢一个人乘坐飞机出行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答道:“知道了!行!绝对没有问题!”听到同学们响亮地回答,我知道我们的游学体验已经初步彰显了它独特的价值。
第二个问题:请问机票上的英文分别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答:张宏亮:Flignt----航班号;谢泽瑞:Date----日期;张志扬:Economy Class----经济舱;李秦川:Seat No.----座位号;杨峰:Boarding Time----登机时间;周乐怡:Gate----登机口……
此刻,我很激动,我由衷地感叹:课堂因体验而精彩!
巧遇:新加坡的“体验课堂”
7月5日上午,我们参观了新加坡植物园,在植物园里,那些热带的奇花异草,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尤其是在植物园的兰园,兰花们飘逸的身姿,绚烂而不失优雅的色彩,淡淡的清香令孩子们流连忘返,纷纷将镜头对准这些大自然的精灵……在这里,新加坡的园林艺术也让孩子们耳目一新,特别是那为兰花而设计的喷雾,使孩子们如入仙境,流连其间,不舍离开。我们几个老师一边观赏一边聊着,要是每天能到这个地方来吸一会儿氧,洗一下眼那该有多惬意啊!正说着,我听到了熟悉的声音“This is the flower. Look, what color is it? Can you spell yellow? How to spell red…”转过头一看,原来是新加坡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到植物园上课来了,认知花草,直观感受,真切体验。看着这一幕,我想起了我校的亲近自然----东山访友,文化体验----走进白马关,生命之源----走进都江堰……
下午,我们参观了新加坡科技馆,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学习了很多我们身边神奇的科学知识,孩子们流连其间,久久不愿离去,好多科技项目玩了一遍又一遍,体验了一次又一次……导游说,新加坡的小孩很幸福,从两岁半读幼儿园到上高中,每学期老师都会定期组织学生前来学习体验;只要学生有兴趣,周末也都可以自己来玩,科技馆就是他们的教育基地,就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的……正说着,就来了一队幼儿园的小朋友,手拉手来到了“奇妙的声音”体验馆体验各种有趣的声学想象……走出科技馆,我们又遇到了几个新加坡的大哥哥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导游补充说,看到没,他们下午不上课就到这里来学习体验了,这已经成了新加坡孩子们的习惯,成了他们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刻,我很感慨,我由衷地感叹:体验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专访:我为体验教育而自豪
7月8日早上,我们巧遇台湾慈济大学附小的老师和同学也到新加坡游学交流。台湾同学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我们感触很深:走道上同学们的行李整齐地靠墙排成一排,既不影响行人过路,又显得整齐有序,俨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排队打餐组织有序,安静就餐文明有礼,就餐后自觉地将餐桌收拾干净;几个台湾的同学围坐过来和我们的同学聊起了天,还纷纷掏出笔记本做着记录,老师们也互致问候,简单了交流了一下两校的教育教学……
台湾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一整天我都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有时间我一定要找机会和他们搞一个联谊活动,以更进一步增进两校师生的了解。当天我们到新加坡SHRM学院参观学习,凑巧当天是新加坡的青年节,学生都放假了,我们计划和新加坡学生联谊的活动没能顺利实施。晚上7点过,我们早早地回到了驻地,组织学生将一天的活动进行梳理、总结后,孩子们有序地回到房间记录自己的体验收获……
而此时,我又想起了早餐的那一幕幕,想起了台湾师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想到第二天我们就要乘飞机回国了,如果想要和台湾的师生开展深入地交流、联谊,当晚就是唯一的机会,绝对不容错过,于是我整理了随身携带的几本校本教材《心桥》《旌蕾》坐在大厅里等待……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十点半左右,慈济大学附小的师生们终于回到了酒店。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走向前去……表明来意后,慈济大学附小的老师们非常激动,在听我简单地介绍了我校以“体验”为核心的一系列特色办学举措后,尤其是简单翻阅了我随身携带的几本《心桥》和《旌蕾》后,慈济大学附小的带队老师苏主任异常激动地说,“龙老师,请等一等,我们对你提到的“体验教育”非常感兴趣,你介不介意我们给你做个专访?”
于是,慈济大学附小的老师们架设好了摄像机,说是要把整个专访活动给录下来,苏主任还再三解释和强调说,“龙老师,你能不能把刚才交流的那一段从头到尾再说一遍,重新介绍一下贵校的体验教育教学特色,以便他们做一个完整的记录。”我是既紧张又兴奋,既惶恐又激动,我兴奋、激动的是我校的“体验教育”能够引起慈济大学附小老师们的极大兴趣,居然要对我做一个专访,让我系统介绍我校的体验教育实践及成果;而让我感到紧张和惶恐的是,在毫无任何准备的前提下,作为一位普通教师我能将我校近几年的体验教育实践及成果做个系统的介绍吗?我能讲透、讲明白吗?仓促之间我非常担心自己的能力有限,临场发挥不好,万一要是表达不好,岂不是有愧于我们的体验教育精髓?
但是一谈起体验教育,我又好像文思如泉涌,有说不完的话题,于是我如数家珍的介绍了我校近几年所开展了系列体验教育实践活动……借助《心桥》上面的插图,我将学校近年来开展的体验教育活动娓娓道来----“感恩父母亲子体验” 家长会,“生命之光”“生命之源”“科技之光”“生命史诗”等大型主题体验活动,几大学科的“体验课堂”研究盛况……慈济大学附小的老师们不时点头称赞,不时追问一二。没想到原本是台湾师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吸引了我,现在却因为我校的“体验教育”深深地吸引了对方……在“诚信、礼仪、习惯”“感恩”“体验”等话题上,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慈济大学附小的苏主任也给我们介绍了慈大附小以及慈济大学和慈大附中所开展的诸如“感恩”、“生活习惯及礼仪”“体验”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
苏主任讲到,在慈大,上至学院院长、教务处长、知名教授都会定期和大学、中学、小学的学生们一起同台演绎和诠释学校的“感恩教育”“生活习惯及礼仪”等话题。苏主任特别讲到一个事例,一次家长会,他们让每个学生反背自己的双肩书包扮作孕妇,完成一整天的日常学习及生活,体验母亲怀胎十月及父母教子十年的艰辛和付出……家长孩子哭成一片,感动、激动之情无法言表!联想起我们的“感恩父母亲子体验家长会”,我们一次次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都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天的活动,本来都显得异常疲惫,但此时我们却个个精神抖擞,丝毫没有倦意。考虑当天的报平安短信还没有发,我叫来王老师,继续和他们交流,我抽身回到房间写下了一行激动的文字及时向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朋友们分享喜悦。
当晚,我很激动,侧夜未眠,我为学校的“体验教育”感到骄傲,为学校的“特色办学实践”感到自豪。
第二天一早,慈济大学附小的老师们早早地组织好了学生要与我们合影留念,而一个细节让我既感动又脸红,在排位置照相时,我们的孩子因为极想留住这难忘的时刻,都挤着想站到最前面,抢个好镜头,我费了不少口舌,足足花了1分多种才调整好孩子们的位置;而台湾的孩子们却在老师的组织下,不到5秒钟就整齐到位。台湾老师的一句口令,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苏主任说,位于第一排的德外的孩子们已经蹲下了,第二排慈大附小的孩子----请长跪,于是孩子们齐刷刷地就跪了下去,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丝骚动。想想刚才我费劲的招呼我们的同学调整位置,叫部分同学半蹲、蹲下,个别同学还有些不情愿的表情,我感到非常脸红。虽然孩子们的表现从整体上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个别孩子的“矫情”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也情有可原,但和台湾的同学比起来还是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知不足而后勇,我在为我校“体验教育”骄傲的同时,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我们的“体验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以后的体验教育实践中我们还需要务实创新不断求索。但我坚信,只要方向正确了,只要我们坚守住我们的体验教育阵地,坚定我们的体验教育信念和信仰,终究会达到“郅臻完美”的体验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