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
德育管理
分享

2014年德育研讨会班主任经验交流文章(陈慧)

2014-10-27 浏览:681
字号:
浅谈如何教学生学会感恩

陈 慧

感恩,是心灵对爱的一种折射;而心灵,是一个人感知世界和爱的真正的耳朵和眼睛。如果没有感恩之心,那么不管微笑与阳光是多么的甜美和明媚,心灵也不能感到一丝的温暖。有关教育人士认为:“教育孩子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如果仅仅靠理论式的言传灌输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要来自身教的点滴感染”。的确,“任何一项思想教育工作中身教比言传都来得更有魅力。”下面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几点浅见。
第一步是寻找,寻找感恩的基础点(也就是对自己施爱的人),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感恩他们。新生入学,我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让学生细数自己出生以后,递次接触的对象:家庭、学校、社会,也即亲友、师长、同学、同事等。因此我们要首先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生命,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坚实而温馨的避风港将永过成为我们栖息的地方。要感恩我们的爷爷,奶奶,是他们为我们创造了无忧无虑的氛围,使美妙的童真永存于我们的记忆之中。要感恩我们的老师,是他们阳光般的笑脸抚慰我们心灵的创伤,用无悔的青春书写不朽的辉煌篇章。要感恩我们的朋友,同学,是他们让我们感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朋友是世上最大的宝贝。”让学生时代成为相册中最真最纯的一页。要感恩那些曾施予恩泽的人,是他们让我们感到人间处处有真情,人与人之间的缝隙中不只是无形的空气。要感恩那些被我们帮助过的人,是他们给予了我们回报他人的机会,同时也让我们感悟到:助人之乐,妙不可言。要感恩那些鼓励过我们的人,是他们让我们看到希望的晨曦,一改颓然,乘着行动之舟朝梦想的彼岸驶去。要感恩对我们不满的人,是他们的不满,我们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感恩嘲笑我们的人,是他们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有些动摇的心愈来愈坚定,从而一步步走向成功。举例(略)
第二步就是换位,即与自己发生冲突,却是以关爱自己为目的的人换位思考,教会学生,让学生明白:在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一些过错和失误接受来自师长、领导或其它人的批评和指责。每每这个时候,都会在瞬间滋生出很多的郁闷、烦恼,都会激动、生气、恼火、冲动,都会极力的去向对方进行解释。其结果,只能是生气者更来气,挨训者更生气。 但是,如果此时,我们选择沉默地听,冷静地想,多从自身找原因,多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被对方错怪、批评、指责,或许心情就会豁然开朗许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都是有个性的,有思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逻辑习惯、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和对事物的判断认识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说话的脸色、语气、方式,尤其在生气发火的状态下,更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语言。
这种情况下,对方的对错我们暂且不说,就我们自身而言,我自己反倒觉得,这个时候,我们最好不要去解释什么,辩驳什么,而是需要用沉默的方式和冷静的态度来接受这种批评、指责。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要多想想自己在哪些环节上、哪些细节上没有考虑到、没有做好?是做了没有及时请示汇报?还是做了只是由于忽视了细节?因为领导一般只交代工作,不教办法,只要经过,不问过程。这个潜在的职场规则,注定了我们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甚至自身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做到用心、细心、尽心,考虑要周密,要注意各个环节,甚至具体到每一个细节。要注意多请示回报,让领导随时清楚这项工作进行到了一个什么阶段、遇到哪些困难?这样,我们不仅可以更多地争取到领导的关注和帮助,而且还可以得到领导对很多困难的协调和处理。对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
人们常说“要以责人之心责己,要以宽己之心宽人”。我想,在现实生活中,在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如果教会我们的学生遇事能够学会问问自己为什么,学会遇事多从自身找原因,相信心情就会好很多,烦恼就会少很多,教训和经验总结就会有很多,成长进步当然也会快很多!(举例:上学期班级“三人形”实例)
第三步是感恩,即做一件事情,向爱自己的人表达自己的感佩之心,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屛弃平日常说的:君子动口不动手,我们不妨在动口的同时,适当的动动手,向自己所感佩之人表达自己深深地敬意,此时,我们大可以甜言蜜语,献上自己最美的祝福,最露白的“马屁”。深信:此时的祝福,倍加诱人,毫无献媚之意显形与外;此时的马屁,倍加香甜,毫无平日的奇臭无比。动手,并不是要求我们去花大心思,大价钱,买什么昂贵的东西,相反,一杯糖水、一抔真情、一纸信笺、一个拥抱、一道眼神。。。。却更能让人感到沁人心鼻,毫无铜臭之味。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学会感恩,让生命可以轻装一点,未来才会阳光。所以我会用我所能做到的一切教会学生去感谢这个世界,用力所能及的全部力量来报答一切。举例:去年的教师节庆祝活动。
总之:“感恩”是一种钦佩。这种钦佩应该是从我们血管里喷涌出的一种钦佩。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 “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待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Copyright©2023德阳外国语学校|备案号:蜀ICP备14026892号-2|技术支持:天健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