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研究性学习活动不能“突然”地开展,而应有“预谋”地组织。教师在组织活动前,必须通过学习,了解学生可能确定的研究题目的背景知识、开展活动时学生可能确定的研究视角、选择的切入点、设计的研究方案、选择的研究方法、运用的研究手段、研究结果的表达形式、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学生需要的帮助,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前的指导。教师在学生活动前的学习,促成的活动前的指导,切忌将学生引向已有的知识,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激发活动热情。
其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可能按教师预先的估计“机械”地开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客观条件的不同,活动中学生可能提出教师事先估计不到的问题,可能遇到“突发性”困难,需要教师提供帮助。教师只有通过再学习才能进行适时指导,提出合理建议。
最后,研究性学习活动结束后不能断然消失,“无影无踪”。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采取的方法策略、得当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对于以后各届学生,甚至对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经营者,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要将这些活动资料整理出来,推动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深化研究,或成为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共享并加以利用的资源,教师只有通过活动结束后的学习研究,才能完成活动信息系统化、活动成果理论化或社会化。
总之,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研究”,但更需要教师加强学习与研究。0838-2551128 / 2551997/15181058620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河东路261号
deyangFL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