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有妙招
1、引言:每一份温暖的教育,都是一本关于成长的故事,
遇见,是故事的序幕,
相处,是动人的篇章,
陪伴,是写实的字幕,
成长,是精彩的情节,
有效的家园共育,则是这本书最有力的助推。
2、 眼中有爱,助力成长:
家园协同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需要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形成对话性、互动性、合作性的师、幼、亲和谐创生的课程文化氛围和机制,是家园协同教育的终极目标。幼儿在园获得的行为习惯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巩固和发展;幼儿在家庭中获得的行为习惯也能够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得到运用、扩展和提升。为了更好的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我们这样做:
案例——小班:细微处分享幼儿的点滴变化,助力家长陪伴幼儿发展
贺老师:分析班级共性,进行个性的交流,班级幼儿个性、成长了然于心,做到眼中有孩子,家园沟通架桥梁,共护成长每一刻
杨老师:一日活动中,抓住教育契机的同时,珍视镜头的捕捉,及时反馈与交流,肯定认可孩子的成长与进步,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闪耀发光的星星!
张老师:倾听家长反馈的幼儿问题,根据幼儿情况进行及时评价,每月有侧重点,每人有指导,从问题出发,正视幼儿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共成长,促进步!
案例——中班:从生活护理到幼儿能力发展的教育转观,家园共育助推幼儿的能力多元发展
黄老师:每日利用晨检有效及时记录幼儿情况,班级每个老师能及时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做到家园沟通的互通、有效性。
杨杨老师:在幼儿园多元的游戏活动中,有效观察幼儿的行为和发展点,利用亲子活动与家长有重点、个性化的交流,让孩子成为家园共育的中心。
何老师:分析家长对幼儿发展点的需求,从幼儿多元能力发展出发,深度交流孩子的能力亮点和不足,与家长共情,得到家长的信任,助推家园合力。
案例——大班:
活动中解读幼儿发展 聚焦大班幼儿能力水平
段老师:区别于小班幼儿家长关注幼儿的生活、情绪,大班家长更加关注幼儿的收获与进步,了解关注的重点,才能做到有效交流。
汪老师:以幼儿的视角呈现活动,让幼儿解读活动,多让孩子去说、去做,更能突显大班幼儿的水平。
叶老师:传递给家长的信息中不仅需要呈现活动的内容,围绕活动内容解读活动蕴含的教育价值及活动中幼儿能力发展。
每一位老师的分享,都能更好的把握教育契机,心中有教育,关注成长的细节,家园共力,才是成长最温暖的陪伴和最动人的故事!
3. 助力集结号:
小班:为了更好的做好教育,帮助家长看到每一次活动内涵的同时,关注幼儿在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小班老师围绕如何利用集体生日会的契机,在给孩子留下珍贵瞬间的同时,促进幼儿的发展?
中班:中班老师围绕运动月活动,在给家长传递这个活动的内容和幼儿对运动的热爱坚持时,是否也能看到幼儿其他能力的发展呢?
大班:如何解读大班幼儿不同于其他年龄段幼儿的能力水平?结合生活自主管理员的工作,大班老师围绕视频案例进行讨论,引发了老师们的更多思考。
4. 问题大冒险:
如何提升家园互动的质量,从而更好的助力幼儿的成长是老师们在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同时在过程中,老师们也有一些困惑,这些困惑将是我们下一次研讨的方向:
家庭是孩子重要的合作伙伴,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二者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保持基本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共著这本爱的大书,最终达到更有效开展家园合力教育的目的,同步促进孩子科学发展!
家园共育,同心“童”行,
携手共助孩子的成长!